古今三绝对新解

(一)

古今三绝对新解

唐朝诗人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经毛泽东借用后,成为家喻户晓的感慨世事变迁的名言。有好事者总想将其配成对联,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对句,或不合律,或立意欠佳,差强人意。

据称在北宋时,大文学家苏轼亦爱其寓意深刻,也想将其合成珠璧,反复吟咏,不得其解。有一天,一个不知名的狂士来访苏轼,见他正在构思,便夸言道:这有何难!请备酒宴。苏轼在当地的得月楼上设宴款待,两人饮至月上柳梢时,狂生对月击掌说:有了!苏轼忙道:请说。狂生说:月如无恨月长圆。苏轼一听,吟玩再三,觉得该对自然工稳,同时寓意也不错的。

(二)

唐末女诗人薛涛寄居四川成都,这位色艺俱佳的才女,一生身世飘零,可谓红颜薄命,她的故事引发无数文人墨客赋诗咏叹。有一文人在薛涛曾经居住的望江楼下作半联:望江楼,望江流,望江楼上望江流,江楼千古,江流千古。当时被认为是绝对,很久都没有人对出下联来。

不知过了多久,一位久仰薛涛事迹的文人到望江楼游玩,也觉得这半联奇绝,决心续出下联来。他每天留连望江楼上、楼下,寻求对联意境。直到有一天,他来到楼下一口水井边,只见一泓清波荡漾井水,仿佛照出昔日佳人的倩影。据传,薛涛曾用此井水造出了当时名噪一时的薛涛笺,也就是带红色之类的彩纸类。井旁立着印月二字的石碑,书生顿开茅塞对出:印月井,印月影,印月井里印月影,月井百年,月影百年。

(三)

相传在乾隆年间,有一次科举考试后,有二考生的文章不相上下,主考官难以定夺:谁为第一?此事上报爱好风雅的乾隆帝,他悬出己作的一联:烟锁池塘柳。要求二生作对。二考生事前并不知是谁出的趣联,可排除趋炎附势的猜疑。一个考生思索片刻后,交白卷下场;另一考生思考良久后,也交了白卷。乾隆钦定早交卷的为第一名。事后,考官不解地问皇帝:都是白卷,何以定优劣?乾隆帝得意地:朕乃绝对啊!经皇帝点醒,才发觉烟锁池塘柳语意不难解,但偏旁部首包括了五行的金木水火土。于是,该联也费了不少文雅之士的脑汁。终于,某一天,一个雅士到天津镇海楼游玩,看到外国进口的洋炮堆在镇海楼待安装,脱口而出:炮堆镇海楼。答联中也包含了五行的金木水火土。

查看更多
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
字典翻译专稿内容,转载请注明出处
来源链接:http://dl.zidianfy.com/duilian_6187/
网友关注对联
精品推荐
热门对联推荐